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完美体育APP > 行业动态
中国正在进行的防范金融风险、严控债务扩张的经济调整,是对过去风险约束和规则严重不足的经济扩张的一种系统调整。在这种调整之下,会有相当一批过去扩张太快的企业因此受到显著影响。这方面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地产领域的万达集团,在保险领域的安邦保险集团,在综合性领域的海航集团等,这些民营企业或准民营企业都在艰难应对调整的困境。随着潮水退去,估计还会有更多问题企业浮现出来。
从目前已经显露的问题来看,这些企业“巨头”的债务规模不小。从公开信息可知,万达商业的贷款加债券共计近2000亿元人民币;安邦保险集团的总债务不详细,但安邦财险在2016年底的负债大约是4800多亿元人民币;而海航集团的负债规模据称大约达到1000亿美元(6000多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债务规模,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现金流来支撑,如果失去了银行的信贷“补血”,一旦债务高塔轰然倒下,很可能引发局部的系统金融风险。
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民企和准民企集团的业务涉及面很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系统重要性”。说得更直白一些,一部分“大而不能倒”的民营企业或准民企出现问题,有可能引发局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安邦咨询(ANBOUND)过去曾分析,有多个理由不能让这些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企业倒下:一是企业的巨额债务牵涉多家国内和国外的银行(海内外债务都有,但主要是国内债务);二是这些企业的业务涉及到“一带一路”战略,会影响到中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三是这些企业还涉及到大量的就业,动辄数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四是这些企业集团还有不少有价值的资产。综合来看,对这些企业不能任其倒下。
那么,对这些有问题的巨型民企或准民企,应该如何处置才能减小风险呢?
目前,对这些问题企业的“拯救”方法不一。尚有余力的万达集团采取的是自救——自行出售部分资产,减轻负债,实现安全着陆。王健林已经表态,万达集团永远不会在全球违约。对更多的问题企业,国内采取的是政府部门搭救的方式。比如对安邦保险集团,保监会直接出手接管,同时承认其所有的债务。对于有些问题企业如海航集团,采取了政府协调国有银行继续“输血”的方式。据媒体透露,2月初,多位政府官员在北京与海航集团高管会面,包括国有银行、海南省长都出席该会。数天后,国有银行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银行都重新对海航进行放款。这种方式虽不同于政府直接接管,但也是在政府的强干预之下进行的拯救措施。
不过,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由政府部门直接出手来搭救这些“问题民企”,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政府直接来管,等于政府直接办企业,这是不允许的,无法长期做下去。把有问题的民营企业交给国有企业来管,这看似也是一个思路。其实,这样做也有问题,一是国企的管理水平有问题,效率低下的国企很可能管不了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二是谁适合管理、谁不适合管理,这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国有企业接管了民企,等于是将民企国有化了,从中国市场的发展来说,这也不是最合适的路子。
安邦咨询智库学者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由国务院或者商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出面,设立几个特别基金,来准备接管一些“大而不能倒”的民营企业和准民营企业。由相对市场化的基金来接管问题民企,比由政府部门直接接管要好得多,也比直接交给某些国有企业要好的多。如何用基金来管呢?陈功进一步指出,有两种方式来实施:(1)虚拟的管理基金方式。基金可以仅仅是组织性质的,只是管理基金,并无实际的资本金,但按照基金模式来运作。(2)实体基金方式。政府部门真地拿出资金来设立基金。在政府架构上,这种基金犹如专门处理坏账的基金一样,在宏观上接盘“坏账”,处理“坏账”,处理完毕了,就可以转移,再度让其投入市场。由于只是做处理和转移,不是长期持有,政府的负担会小很多,甚至没什么负担和成本,如果做得好,还有可能赚点钱。
在以基金接管问题企业的思路下,在面向实体经济的商务部门,在面向金融监管的保险、银行、证券等“一行三会”部门基础上,都可以建立类似的基金管理机构,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键时候用于防范风险。这实际上是在特殊背景和特殊时段,利用政府信用来做背书,以相对市场化的方式来搭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问题民企和准民企,防止企业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对部分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问题民企和准民企,国务院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以基金方式进行接管,在处理之后度过风险,再投入市场。这样能有效地以相对市场化的方式,避免企业风险恶化为局部系统金融风险。(摘自《每日金融》第49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