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完美体育APP > 行业动态
分析人士一般认为,政府公布的GDP的变化会反映一国在居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方面的变化。然而,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近日撰文称,在中国情况却并非如此。为了实现国家的既定目标,地方政府被认为应该竭力地刺激支出,不管这些支出是不是具有生产性。佩蒂斯强调,GDP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假设有两家工厂的建设与运营成本相当。如果第一家工厂生产的是有用的产品,第二家工厂生产的是人们不需要的产品,库存不断积压,那么对基础经济有提振的只是第一家工厂,但两家工厂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提升GDP。大多数经济体都有两种机制使GDP数据吻合基础经济表现。首先是设定了支出限额的“硬预算约束”,这会将那些源源不断地做出浪费性投资的企业排除出局,在它们还没对经济造成严重扭曲的时候。其次,在GDP核算中,有一个市场定价因素,当浪费性投资造成的坏账被注销时,GDP的增加值部分及整体增长水平都会有所降低。然而,在中国这两种机制都不奏效。坏帐没有被注销,政府也不受制于“硬预算约束”。投资配置不当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而公共部门应对此负主要责任。佩蒂斯指出,这其中的含义很明显,即使大多数经济学家出人意料地不愿意承认。如果你认为中国存在大量浪费性投资,你就得承认,政府公布的GDP增长数据由于未能承认相关坏帐的存在,夸大了实际的财富增长。如果坏账被恰如其分地注销,有人估计,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低于3%。(转载自《每日经济》第55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