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完美体育APP > 行业动态
随着上周五(11月1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规模高达2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迎来变革。条分缕析相关内容,无论是产品类型、客户分类还是对投资方向的限制,银行的过往实践都与《指导意见》存在一定差异。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过渡期的设置较为合理,资管新规对于短期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冲击并不大,长期来看,由于银行系资管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将为银行理财“打开一扇窗户”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资管能力强、净值型产品占比高的银行或将迎来更好发展。实际上,《指导意见》对第三方独立托管提出明确规定,要求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这也意味着,银行资管子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陆续成立,以建立完善的防火墙,防止表外风险传染到表内。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对此,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彭向东认为,这一举措对于银行资管做大做强来说是好事情。因为设立子公司后,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就具备了主体资格,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平等准入、给予公平待遇,银行资管将不再需要借助通道进行投资。对于整个资管行业来说,也从根源上抑制了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的动机。(转载自《每日金融》第48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