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APP(中国)官网入口

联系我们

国资国企改革专栏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完美体育APP > 国资国企改革专栏

四川改革路上的三个“全国率先” 这些年走出哪些经验?

阅读次数:1088     发布时间:2016-09-19

9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重点关注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转型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尤其是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坚持把改革试点作为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积极争取和承担中央、国家部委改革试点任务。

191项!这是截至7月底,中央和国家部委在四川部署的改革试点的总数,四川成了名副其实的“改革之乡”。其中,四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多项创新探索。

今天四川发布客户端就和大家聊一聊四川改革之路上的“三个率先”,即全国率先推进农村改革,率先拉开国企改革序幕,率先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一起看看四川如何成为了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场。

四川率先推进农村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敲定改革主攻方向: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3年来,围绕主攻方向,全省上下形成合力,打出整套组合拳,并在农村产权“多权同确”、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重点攻坚,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创新开展“多权同确”,为一草一木找主人。目前,全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基本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率近45%。8月22日,泸州纳溪区200个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全部挂牌成立。同样的试点,已扩大到全省21个市州,并在10个首批试点县全域推开。

我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正加快推进,目前已完成外业调绘指界、农户签字确认面积8124.5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80.6%,进度居全国第三。今年底将基本完成,比中央要求的时间提早1年。

定地定权定民心的同时,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也初步形成,耕地流转面积增至1688.9万亩。全省流转耕地中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3.3%,2.9万个家庭农场、6.4万个农民合作社、8807家龙头企业崛起为种田新力量。20个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有序推进,9310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活跃乡野,6成以上村建成电商物流网,社会化服务体系正成为现代农业新引擎。

四川率先拉开国企改革序幕——

说到国企改革,四川绝对是“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四川就已在全国率先推进国企改革,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2014年5月,四川继上海、湖南等省市之后,在全国第6个出台《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当时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的目标。

近期,四川“一号工程”又将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重头戏”来对待,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明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提升效率。

“一号工程”要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有企业要实现瘦身健体,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四川国资国企改革个案比比皆是。

如改组后的九洲集团获得了绵阳市政府给予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权,既负责对旗下各个产业的投资管控,又是集团资本运营平台,注册资本在现有4.18亿元的基础上增加至20亿元。

四川航空公司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要求,深化集团和所属公司员工业绩考核、薪酬制度改革,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建立健全体现岗位价值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

改革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业绩的提升↓↓↓

例如,2015年,成飞集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340万元,同比增长76.71%;实现净利润8811万元,同比增长113.81%,成为成飞集团公司成长壮大的主要动力之一。

2016年上半年,四川省国有企业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四川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9858亿元,同比增长15.9%;所有者权益13855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营业收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2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26亿元,同比增长41.1%。

而在昨天《新闻联播》的报道中,攀枝花顶着财政收入下滑的压力,关停了100多家小矿山、小钢厂,压缩钢铁产能400万吨。在把传统钢铁产业减下来的同时,攀枝花把土地、资金等更多的资源加给了健康养老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机构、取消医保定点审批……昔日钢厂矿山聚集的山坡,一座座现代化养老院正在拔地而起。同时,作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开始打造钒钛精深加工产业链,传统钢铁产业内部也在进行调整,市场前景广阔的高铁用轨成为主打的拳头产品。

从企业改革到优化经济结构,攀枝花正在从“钢铁之城”转向“康养新城”。

四川率先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2006年,四川成都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大胆创新,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成都率先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著,资料显示,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按照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梳理出了47条经验条目作为备选推广的试验区成熟经验,有9条涉及成都。成都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

在推进工程中,成都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镇打造”的思路,突出“创新性、集成性、可推广性”,优选了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乡镇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片),集中试验改革新举措,集成推广改革已有经验,深入开展整镇(片)推进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从单项、单地的破题探索,到集中、集成的纵深推进,已有多年统筹城乡经验的成都,带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使综合改革示范片、示范镇成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样板。

成都当了“带头大哥”,各市州也没闲着,在成都被列为全国统筹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础上,四川将德阳、自贡、广元设为统筹城乡梯级试点市,其他各地也纷纷探索改革。2015年,四川省政府印发通知,提出,推进攀枝花市、广安市、泸州市等市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成都市、自贡市、遂宁市、南充市、眉山市、简阳市、邻水县等市、县(市)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试点等。

2016年是我省“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省政府于4月发布《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从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五项改革”对四川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改革之路,没有“休止符”。

(转自: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Baidu
sogou